懷集茶稈竹的基本介紹
茶稈竹又名厘竹,懷集茶稈竹被國外行家譽為“鋼竹”、“竹中之王”,其用途廣泛,可作建筑材料,也用于制作樂器、釣魚竿、滑雪竿、鳥籠、畫屏、竹簾、竹簽、家具、竹工藝品等等。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。茶稈竹是懷集縣最主要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,遠銷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
產(chǎn)品特點
通直、壁厚、環(huán)細、堅韌、光滑、彈性強、耐腐蝕、不易蟲蛀。
歷史民俗
1840年(清道光二十年)港商陳伯如(佛山人)最早在坳仔墟的河南崗(坳仔林業(yè)站一帶)辦均利興竹莊,收購茶桿竹,雇工用濕沙擦洗、曬干,稱沙白竹,用船運到廣州再加工、包裝,經(jīng)香港運銷國外。繼陳伯如后,南海、佛山的商人接踵而至,先后在坳仔一帶綏江沿岸辦竹莊,較大的有均安、平安、祺棧等。從此銷量大增,遠銷到歐、亞、澳、美洲30多個國家。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期間,日本軍侵占香港,控制公海,茶桿竹外銷受阻;大戰(zhàn)束后,經(jīng)營迅速恢復(fù),又開設(shè)有義安,永安、華安、哲生、廣昌等多家竹桿莊收購茶桿竹外銷。
制作方法
成熟的茶稈竹表皮有褐色或灰黑色的蠟層,有的還有黑白色斑點。砍下后要先進行第一道加工:用濕沙擦洗去蠟層和斑點,晾曬干燥。能及時沙曬的茶稈竹公色澤光鮮,沙曬不及時或沙曬后被雨水淋漚,則顯得灰暗無光。第二步加工是扳直制材,按大小、長短分類截成20多種規(guī)格。
懷集茶稈竹的獲獎榮譽
2003年,國標委將懷集茶稈竹列為國家級農(nóng)業(yè)標準化示范項目,并于2008年通過考核驗收。2006年10月,懷集縣被國家林業(yè)部門授予“中國竹子之鄉(xiāng)”稱號,2010年茶稈竹經(jīng)國家質(zhì)檢總局批準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