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絲敲魚的基本介紹
三絲敲魚是溫州市家喻戶曉的一道漢族名菜,由于制作簡單,幾乎家家能做。此菜選用近海 魚或鮮黃魚,去魚頭、尾、皮,切成針片,蘸上干淀粉,用木槌慢慢敲成薄魚片,放在沸水里煮熟。烹調時雜以調味品與配料,后經過改進提高,加上雞絲、火腿絲、香菇絲和燒熟的青菜心,成為現在的名肴,此菜魚肉鮮嫩,色白湯清,香鮮可口,富有地方風味。
營養(yǎng)價值
魚肉富含動物蛋白質和磷質等,營養(yǎng)豐富,滋味鮮美,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對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(fā)展具有重大作用。
歷史民俗
說起三絲敲魚,有一段傳說。溫州某古剎有一位老方丈,孤身一人赴福建取經,不幸途中遇難,葬身魚腹。小和尚獲知噩耗后,悲痛萬分,便帶念經用的木魚,到師傅遇難的地方超度。過了49天,發(fā)現海面上浮起了許多鱗光閃閃的黃魚。小和尚猛然想起師傅走時穿的那件黃色袈裟,心想這些魚肯定是吃了師傅的肉體才顯出黃色,于是怒火中燒,立即把這些黃魚撈起來,剝去皮,凈內臟,抽了骨,把魚剁成肉糜,放在木魚上狠狠地敲起來,把魚肉敲成一片片薄餅狀的魚片。再把這些魚片放在船上曬干,帶回留念。由于數量過多,多余的就留在船上。船翁吃飯時,揀了些魚片切絲熬湯,沒想到味道異常鮮美。消息不脛而走,“敲魚”的好名聲迅速傳開了,人們爭相捕撈食用。久而久之,“敲魚”這道制法奇特的菜肴也就流傳至今。
制作方法
做法一
鯇魚一條750克,熟火腿25克,水發(fā)香菇、熟雞脯肉各50克,青菜心100克,料酒20克,精鹽7克,味精2克,干淀粉10克,清湯500克,熟雞油10克
1、將鯇魚取凈肉,切成片,然后在砧板上放上干淀粉,用小木槌敲成魚片;
2、清水燒沸,將魚片落鍋煮熟,撈出入冷水過涼后,切成條,熟火腿、香菇、熟雞脯肉均切成細絲;
3、把魚片和青菜心放入沸水鍋中氽一下,撈起瀝去水,炒鍋中倒入清湯,放進魚片、青菜心、精鹽、料酒,用中火燒沸,撇去浮沫,放入香菇絲、熟雞脯絲、熟火腿絲、味精,淋上熟雞油,起鍋盛入湯盤即可。
制作提示
1. 魚刺一定要去凈;
2. 干淀粉不宜太多,以魚肉不粘案板為宜。